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关于“简”与“洁”的二三言

关于“简”与“洁”的二三言

周日午间,Cafe In London,沉重的落地木窗努力隔绝着时至初秋却依旧苟延残喘的烈日,华丽的吊灯映照在马赛克玻璃墙上,轻柔的泛出红色、黄色、绿色与蓝色的光。

大吉岭茶,通红的壶与茶碗上下相扣着端了上来,莫名给人一种贴心的感觉,仿佛一个低语着“我是茶壶”,一个呢喃着“我是茶碗”,然后提升音量异口同声道“我们认真泡茶,请您务必安心品尝”,这样。

九月初了,九月初。历经了上个周末的大风与所谓的降温,酷暑这东西约莫难以再猖獗起来;而看看天气,距离“没错了一定是秋天了”的秋天怕是仍需时日。换季期间往往身心不定 - 健康状况高不成低不就,心智也极易迷乱,说不定在怎样的瞬间便会义无反顾的坠入暗处,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又如鹅毛一般随着气流而飞舞起来,甚至奋不顾身的漫扬至云端之上,即便被阳光灼焦也在所不惜。

有人说放任意识如此随波逐流未必有益(然而并没有人这样说),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认同的(然而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认同些什么)。只是窝在如此舒适的咖啡店,看着热气从茶碗中悠然蒸腾起来的样子,“我”这个存在本已变得似有若无;既然全无安定的所在,任其游离或流淌,又有何妨。

说起来,上周被蚊叮咬的着实厉害,以至每晚睡前仿佛都能听到“是夜吾必饮汝之血”一样的战斗宣言低声却有力的响彻于枕边。某天早上终于按耐不住而无辜的记录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夜间猖獗无比的蚊子们,一早都躲去哪里了呢?想来也是理解了这里是美食的所在,断然不会自己大摇大摆的离去。记得会叮人的蚊子都是雌性,难不成是躲在某个角落里产起了卵?这样想起来也难免有些恐慌,仿佛自己正活在《异形》影片之中。

最终在纱窗上发现了巨大的破洞,巨大到让我不禁寻思着如果我是蚊子,也定会携家带口毫无客情的前来过夜,甚至定居下来也未可知。用胶笨拙的封堵上,暂时求得安宁。一定是斑斑捣鼓出来的破洞,我揣摩。

接下来,关于本周的正文。所谓二三言,其实是从三篇文章当中摘译而成。总会有这样一些文章,一方面不大值得全部译来,一方面又确实有着精彩之处,或是一些令自己有所共鸣的片段,不舍得放过。于是这次便要做这样的事情,从三篇话题相似的内容当中摘取出最具交集的部分,组合成为我在此时此刻希望表达的主题。很好奇为什么早没想到做这样的事情,将来或许还会做更多。

其实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的各位怕是也有看到我最近总在絮叨关于“过度简洁”一类的话题,因为,真的,有受够,却又,无可奈何。所以怎样讲,今天的文章也是希望各位同行花上少许时间与我一同阅读学习的,相比于几乎全部取决于兴趣的VR一类话题,今天这样的内容与我们日复一日所进行的事情更加息息相关。

相关的三篇原文如下:

下面进入译文。

“简”与“洁”

Medium的设计通常会被业界视为“简洁”的典范。不过,对于产品界面设计而言,“简”与“洁”却是有着本质性差异的两个概念。

”,简单,用于描述复杂性。简单的事物,运作方式直白易理解。“简”,是一种使用体验

”,洁净,用于描述视觉美感。洁净的设计,通常伴随着较低的信息密度与比重较高的留白。“洁”,是一种外观感受

严格控制界面元素数量的设计手法,或许可以塑造外观感受上的“洁”,却未必能够实现使用体验上的“简”,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和很多人一样,我很喜欢Medium洁净的外观,但同时也感到在操作体验方面距离“简单易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界面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以产品的功能性为基础而构建使用体验,以使用体验为基础而塑造视觉美感。产品固有的复杂度不容回避,设计师需要对界面的复杂度进行判断与管理,通过必要的复杂度换取产品运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可达性与易用性,而非片面的以降低复杂度为目标,以设计的名义损害产品的功能性与使用体验

产品设计不是艺术创作

我一度很喜欢汉堡包菜单,觉得这着实是一种优雅的设计模式,能神奇的节省出大量空间,将全部元素隐藏到三道杠图标背后。不过在很多时候,点击这个图标的感觉会让我想到在“超级玛丽”里面跳起来顶问号砖块时的心情 - 你总会在那样的一些瞬间寻思:“这里藏着什么来着?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

而且汉堡包图标往往位于界面顶部边角,对于移动设备而言这是最不利于拇指触及的位置。

相比而言,传统的tab栏模式则可以让你一目了然,无需猜测与思考,无需浪费时间,全然只有“OK,就在那,了解”,这样。

此外,tab栏所处的位置正是多数移动设备的拇指热区所在,操作便捷,尽在掌控。

我有时仍希望给汉堡包一些机会,然而现实就是现实。一系列测试使我相信,无论是可发现性还是易用性,tab栏都远远优于汉堡包,纵使前者在视觉表现上可能不如后者来的整洁美观。

对于产品界面而言,干净整洁不代表易懂易用。产品设计不是艺术创作,清晰性、可用性、易用性等诸多要素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并付诸实践的,而美观的视觉样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阅读:眼见为实的产品设计

别让“干净”毁掉“对比”

执迷于洁净的外观,将视觉美感凌驾于可用性之上 - 这是如今的产品设计行业当中普遍存在的风气。或许应该重新考虑一下我们究竟在为谁、为什么而设计了?

过去几年间,我们不断声讨着那些可以为界面元素带来功能暗示性的设计元素,例如浑厚的质感、浓重的阴影、夸张的渐变等等 - 为了提升内容的权重,我们摒弃了几乎所有在视觉上模拟着现实特性的元素。在很多方面,新的设计思路带来了正面的结果,用户们越发习惯于数字产品的原生化体验模式,而非一味沉浸于拟物化的界面环境。

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能惠利于用户。伴随着新的设计思路而来的极简主义风潮席卷了整个业界,“界面干净与否”的重要程度超越了清晰性、可发现性与可达性。年复一年,如此的趋势有增无减,数字化的内容与功能体验在潜移默化当中遭受着破坏。

我们倾其所能的制造着柔美而素雅的界面,视觉对比度变得可有可无,越发纤细的文字轻盈的附着在浅色背景之上,标题、正文、边框、背景、图标、表单…一切都变成了浅灰色。

设计的本质在于沟通。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本该致力于将信息透过界面清晰的传达给用户,毫无保留的帮助他们更加简单快捷的访问内容、使用功能。然而,盲目的附庸视觉风潮,全然以“洁净”与“优雅”为己任,不惜含糊不清、似有若无的将内容与功能呈现出来甚至不予呈现 - 如此的“设计”只会辜负那些原本信任你的品牌并乐于参与产品使用的用户。

避免过度简化,构造合理的对比度,在整体上节奏清晰的体现产品的信息层次及功能架构,在细节当中打磨清晰性、易读与易用性,真正以“产品体验”而非“视觉风格”为主旨进行设计 - 这是产品设计师们需要去做的。

彩蛋 from C7210

彩蛋时间?彩蛋时间。本周开始,黑胶作业终于做到Stan Getz,只是由于九月的额度在今天一个上午便挥霍一空,真正购买要留到十月才可以。

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Stan Getz:

首先,关于谍影重重,我真挚的同情只有3D版本看的同学们。纵使有幸找到2D场次,也发现的确有人会因为镜头剧烈的摇晃而头晕到闭起了双眼呢。

有朋友说,“看到你朋友圈那排排摆的书,有一种把‘寂寞’这种抽象的情感具化了的感觉”,真的吗?

换个角度来看,在夜里碰倒这面一摞而被砸脸的情况倒是时有发生:

借用自己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希望微信里的朋友们不会感到我在偷懒(一定会感到吧):“说起来,也都知道这件乐器是负责输出节奏的吧。问题在于,久了才会发现这东西的旋律性也相当惊人。单纯追寻节奏而无法四肢分明的敲打出来时,去感受不同的鼓和镲片在音色音调上的差异与律动,反而会从容的完成一些东西。不觉得很有意思?”

“关于动态么,继续补仓倒是真的,这样那样的一些,自此‘村上接力’也成为了‘持续性读书行为’的代名词。着实见到过斑部长沿着书堆砌而成的台阶上下溜达的情景,不开玩笑。”

而真正的村上接力,则已进行到第十九本,《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

借用上一本《爱吃沙拉的狮子》当中的一句话来自勉:

“不爱说话的人啊,请努力生活。我也在背后无言地声援你。”

难怪爱敲字。尽是些有的没的。

另有之前在漫猫咖啡见到的美好墙画(MannCat Coffee,有谁知道这家与Mann Coffee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装修风格都很相像。揣摩着MannCat是Mann家住了进了小猫的意思,却不见真的有猫咪看场):

漫猫家的卫生间,“keep clean”变成了“keep lan”,这事让我想到了“抠图”二字,莫名其妙。垃圾桶君眯着眼睛微笑着,全然不知掉了字:

以及,无言。

本周便是这样,下次见吧,各位。

译文代表原作者观点。欢迎发表评论,或到译者微博进一步交流探讨。

本站原创编译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Be For Web
译者信息: C7210 - 设计布道师,设计师,独立开发者,译者,猫奴,音乐玩家。
评论 (10)
喜欢文中那句:“不爱说话的人啊,请努力生活。我也在背后无言地声援你。”
以前汉堡菜单刚出现的时候我是很追崇的,毕竟可以把 N 多个入口集合进一个按钮里面,对于一个复杂平台来说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回过头来想这个设计,有两个问题: 1)入口隐藏性太强,不明显,需要指引用户,其实也是增加成本的; 2)按钮置于左上角,对操作极其不便。 反过来看 tab 菜单,虽然占用了界面一部分空间,但是直观,易于操作。对于占用空间这一点,Google Plus 做个很好的折中解决方法——上滑浏览的时候隐藏,下滑时显示。
很多东西'简洁'了 就不知道原本的功能 反而要再找途径解释那个'简洁' >< ( 书要分享咩><
最近正好在考虑复杂与简单的关系(正巧看了到了几篇相关的文章),不好意思刚开完会还在‘有话想说’的状态,所以屁话特别多。 上周一个产品经理叔叔在憋一个新业务的需求文档,期间整理用户流程的时候由于觉得实在太混乱,所以来找我(交互)讨论了一下。第一次听完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要不要这么复杂啊,然后我也被带入了那个混乱的漩涡,想了整整两天,这个故事告诉我: 1)千万不能一边想场景需求一边做流程,不然一旦场景比较多,你就会深栽进那个毛线团之中,因为想流程的时候会考虑到各种细节和状态,而忘了去考虑这个场景本来有没有意义。 2)产品经理想到了ABC三个场景,于是对应出现了ABC三个功能,目的是为了方便ABC三类用户;可当功能ABC同时出现一个界面里的时候,用户ABC都会觉得太复杂了用不来。这时候交互就可以出马整理流程了;在实现需求的情况下,又让用户觉得可用易用。 3)线上流程走不通,就参考一下如果用户只有线下渠道是怎么去做这件事,会发现哪些功能是雪中送炭,哪些只是锦上添花。 4)界面简洁的代价就是背后逻辑超级复杂。为了让这个页面里少一个按钮,就必须提前几步去做判断,工作量就会变大。在迭代的紧凑度下,有时候只能找个平衡点。 5)UI姐姐们自己也想要走简洁风,但是老板不让啊。 6)汉堡包菜单么,以前在乙方服务客户的时候可爱用了,因为点开后可以放一个大大的品牌logo,哈哈哈,其它就没好处了。不过有一次作死,客户要求做响应试的网页,手机版照理来说该用汉堡包吧,我就偏不用,因为刚看了一篇喷汉堡包的文章,所以我就硬在手机页面里加了底部菜单,嗯,效果貌似不错。
场景终归会有优先级取舍;实境调研也可以辅助优先级判断。可以做一篇短文了,感谢高质量评论。
简直了,竟然没回复么这条评论。
哈哈~可喜欢看你写的东西+翻译的东西了。只是前阵子的大波VR...也是回不出内容。 BTW, 什么时候上传一段打鼓的视频来看看呀,话说你现在有组乐队么?
喜欢就好:)十年没有过乐队了,现在纯粹自娱自乐而已。视频么,不太好拍,双手双脚都要用到...
汉堡包设计的批评真是旷日持久啊 虽然知道“我喜欢哪种”在设计对象既定的背景下实在无足轻重,但我作为一个做作鬼 还是更喜欢机关触发新世界这种类型的设计 千篇一律的TAB非常的正确但是略显无趣
对谁而言“有趣”,设计师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