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产品

(转)访C7210:站在VR世界大门前的UX设计师 »

确实曾有一些充斥着凌波丽与Bjork的夏日。

坐在茶水间看着窗外,一只黑鸟落在了外面的路灯上,左顾右盼着,即便有车经过也毫不慌张,仅是前后挪动几下,抖一抖翅膀。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很忌讳这种黑鸟。似乎在一段时间里(直到如今),每逢看到它们,接下来便会遇到不那么让人开心的事。

最初以为是乌鸦,但无论外形还是叫声却都不像,至今也不是很清楚究竟是怎样一种鸟类。这些家伙总唐突的出现在视野当中,譬如当我正站在阳台上眺望窗外时,便会从不知什么地方冲出一只来横着从眼前飞过;或是准备走出小区大门时,又会有一只从正前方俯冲着向我飞来,甚至连翅膀上的羽毛都可以越发清楚的看到;亦或是像之前在动物园散步时那样,莫名其妙的降落了一只到小路上,就在我身前几米处慢悠悠的向前踱步,我几乎可以确定它还会走几步便回头看我一眼,像是在说,“我又来了哦,你咬我啊”,一类。

我敲了两段字,只为描述一种我甚至叫不上名字的黑鸟。

之前的一周很漫长,不知是因为满脑子只想着等到周末这样得出一些空闲敲敲字,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宇宙现象发生,总之相当漫长,回头看看却也没有发现曾忙出过什么正经的名堂。不,绝不希望通过“无聊”这个词来概括如此的状态,我一定是花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忙于一些“过程当中”的事情,譬如开始看最近的第三本村上春树的杂文集子、搜罗文章、最后打磨两遍Designing For Touch的稿子(并准备今晚之前把货全部交掉)、翻来覆去的弹Nothing Else Matters却总会磕磕绊绊(这可是早在2000年就已经学会从头到尾顺畅弹下来的曲子,如今却像个傻瓜一样)。

唯一酣畅一些的“有事”状态就是帮BangWork的同学整理这篇小小的专访。这里删掉了二百多字的样子,只是描述在交货的前一晚怎样因为毫无节制的喝晕然后不得不在转天肾上腺素过载一般的啪啪出几千字的过程。想想看既然是自己产出的文字,所以干脆拿过来作为本周的博客更新好了,但形式上仍属于转载,所以需要在标题及正文中做出相关的声明:

从二维界面到虚拟现实(1) - 初识VR »

差不多是晚饭时间了。依然是腾云大厦六楼茶水间。时不时的听到电梯间里叮咚作响的提示音,知道这个时间在这幢楼里还有很多人,但莫名的觉得大家都不在同一个时空层面,不知为什么。

仍在风雨着,天色本就灰暗,到这个时间更是阴沉的几乎压迫下来。于是不急于回去,发掉这篇之后去园区里面的汉堡王解决掉晚饭就可以了。皇堡,可乐换作热红茶,新出锅的薯条,不用任何沙司。只有在确定一会可以吃到的情况下才会放任自己一边饥肠辘辘一边描绘着这些垃圾食品供自己垂涎。

抬头看窗外,一只三花喵迅速的穿过小路,消失在了树丛里面;新绿的枝叶摇摆着,你似乎能看出风的形状,雨不像之前那么大了。一辆黄色出租车停在大楼门口,灯牌忽明忽暗着,像是要坏掉了的样子,司机师傅自己知道吗。

即便是在这样灰暗的傍晚,你仍能看到这个世界当中有很多美丽的颜色,虽然好像离自己那么遥远。

昨天在微博里做了预告,要做这篇From product design to virtual reality了,也算是自己第一次正式接触VR话题吧。全文较长,不给自己太大负担,所以分为三期来做,包括初识VR、基础概念和设计工具三个方面,其中有很多陌生的东西,我尽力而为,希望不会对各位有所误导。我不知道自己能否通过这样的摸索与学习来进入新领域,现实中也看不到任何实践机会,但事情就是这样,好像在跑步机上,你即便在努力跑着,也未必会向前,但如果原地踏步,就一定会被甩下来。

设计并非艺术(2) - 视觉美学与自我角色 »

我想了一会,但是不大记得往年春节假期晚间通常会听哪些音乐了,于是翻开一张Iggy Pop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的《Brick By Brick》,有一些很宁静的歌曲。2002年初的春节买到过这张专辑的打口碟,听了一个冬天,而此后的每一个冬天里似乎都会拿出来听一听。

明天才是过年正日子,今天则一方面有着过年的气息,一方面却尚未喧嚣到无法坐下做事的程度。放假或节日之前一天的感觉就是这样有点安心,有点意思。其实和每周五晚上的心情差不多。

讲真,我揣摩在这样的时间做更新的话大体要过很久才会有人读到,所以现在的感觉完全就是记日记,或是和自己讲话,一类。讲着讲着就开始犯困,一类。或许正像有些朋友所描述的那样,开篇总是这样一股子微醺的味道么。

再不说正经事的话我怕自己就要忘记正经事究竟是什么了。我将要在今夜的音乐中睡去。上周发了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设计并非艺术 - 本质区别,本周来做补完。很开心看到很多朋友喜欢第一篇,这是一种好现象,给人希望的感觉。那,祝各位新年快乐,我们进入译文吧。

在用户体验与业务目标之间寻求设计的平衡点 »

周六晚间,热水澡冲的整个人萎蔫了下来。踩着热垫子,看着手机上的云音乐,老李的Perfect Day,封面转着,让我觉得入神。从不觉得这种隐喻真的会像唱片,哪怕细致的做出黑胶螺纹也不是那么回事,但这样转着的样子确实很好看,似乎物化的音乐就该长成这个样子。或只是给自己的视线找个可以寄托的地方而已。

上一句话到这里隔了很久,只是在听歌出神。入神和出神这两个词到底有什么区别。现在是Rammstein的Seemann,整整十年前的这个时节里每晚都会在路上反复听它,像是一首能将所有美好的故事都埋没到绝望的死灰之下而独自吟唱许久的歌。

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变作电台。又要说今天这篇译文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文章了:提出问题、抛出方案、剥离问题、阐述道理,节奏非常好。当然这里的每一篇都是自己喜欢才会拿来做的,但对于某些只是一般喜欢,而另外一些就是特别喜欢。突然觉得这种逻辑像是在应付姑娘们:“我说特别喜欢你这身衣服,不代表不喜欢你其他的衣服...那些衣服也喜欢,只是今天这身特别特别喜欢”一类。fuck me,我发誓这些是我永远也搞不清楚的东西。不废话了吧,说正经的。关键词:权衡,协调,放下自我,放眼全局。下面进入译文。

产品设计的目标在于解决问题。优秀的设计来自于对功能特性及目标实现流程的完美诠释,而非赏心悦目的界面外观。

好的设计 »

看了个星战打乱了周末原本的安排,搞到周日傍晚才准备上来更新。

电影看的很开心。用开心来形容或许不大准确,总之看到那一张张面孔就觉得感慨万千,各种致敬梗也很喜欢,大体就是很买“情怀”的账吧。此情怀非彼情怀,我不吃英语老师那一套。

都说我容易怀旧。每到年关时节怀旧的尤其厉害倒是真的。比如刚刚在窗前抽掉一根烟的功夫就想到了好多小时候过年的,怎么说,氛围。因为严格的说不能算是记忆,失真的成分太多太多,只有隐隐约约的那些红火的、热闹的、开心的氛围能够浮现在眼前。也许有朝一日我们都能再重新回去活过一遍吧。

离过年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样子?这期间总不好每一次都念叨这些。说起来这次又是一篇来自于Julie Zhuo的小文。关于产品设计的随笔,经验,念叨,看这样的文我就是觉得舒服,就是想搬过来放在这里,简单明了的标题也不想进行任何润色。我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希望你也能得到一些东西,这样我们就都得到了一些东西,事情的价值就变成了两倍,三倍或更多。下面进入译文。

2007年,我在微软的OneNote团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设计师工作,那时我只是个实习生。我的leader,也就是OneNote的创始人Chris Pratley,是个在K歌的时候能把所有还没喝迷糊的人吓着的家伙。那年夏天,我的全部奋斗目标就是不要让自己在他眼中看来像个白痴,而具体策略就是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让他对我不会产生任何印象。

怎样使通知(Notification)更加智能化 »

新年好呢。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有没有说过越来越怕新年一类的呢。生命中值得珍重却再也无法触碰到的东西会随着一个个新年而越来越远,那些不希望发生却难以抵挡的事情却会随着一次次跨年而越来越近。

然而还是新年好呢。过去这一年并不算坏,维持住一些,争取到一些,顺应境况而变得更加专注一些,同时也并没有随着又老了一岁而更加“成熟”一些。大体还不坏。

并不是有太多东西值得年度回顾和总结的人,朋友圈里多数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年中休假年末旅行也不会与我有半毛钱关系。猜我假期这两天除了文字和代码这些正经事以外做的最多的是什么?坐在墙头看Youtube里的NBA老视频。并且我惊讶的发现如今的自己是如此的喜欢丹尼斯.罗德曼 - 专注到近乎疯狂,疯狂到不计任何代价的人。

对了,说起文字工作,不知是不是受着正在做的另一档子相关事务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做的博客译文总觉得在用着某种偏向于学术味道的、略显严肃的风格。当然我自知愉悦欢乐的味道更有利于多数人阅读,过去某些阶段,或某些状态下我也会那样做,但不知为什么,越发觉得那样的风格让自己不舒服,甚至是不安;希望不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吧。下面进入译文。

我的手机又震了。当时我正在冰岛的一个什么地方,离我的车有十多里地远,四下无人。我正拿着马上就要没电的手机查看着Google Maps。

设计的权重 »

周六晚间,正文刚刚翻译好,头疼,喉咙干涩,赏给自己一些酒精和尼古丁,作为周末的犒劳。已有几周没碰威士忌了吧,和戒朋友圈一样并非完全出于自律而是丧失掉了欲望,留给更需要的时候譬如现在这样,边际效应会更高些。

天气么,仍是那样,寒冷的日子却是晴好,下起雨来便开始回暖,这样的循环似乎从夏末开始。

小app写的呢虽然看上去仍是很难赶上年末个人目标完成度的评估时间点,但也是越写越有心得的样子了,完成Notification相关的东西之后需要整合到CoreData然后尝试iCloud啊若OK便可以提交苹果店审核了这样。

前面有朋友在微博上问交互设计师还需要写代码么。当然有胜于无,却绝非必要,只是我需要做这件事来实现自己一点小小的心愿而已。

然后开始说正经的。前几天看到Facebook关掉创意实验室的消息还是蛮震惊的,毕竟产出了Paper那样对设计界来说充满创意与范例模式的产品,如今都下架或停止支持了。当时就发了微博说到这件事,然后看到这篇文章,The weight of design,来自Google Chrome的视觉设计师Sebastien Gabriel,针对这个事件进行的思考或是说反思。我喜欢看这些大牌公司或产品的设计师谈论思考的内容,虽然形式上没有方法或案例文章那样丰富愉悦,但是更加解渴。解渴的不要不要的。下面进入译文吧,然后我再去灌上两口,尽早倒下。

设计与制约 »

周日早上,天是灰的,脚是冷的,刚烧的一壶咖啡有些淡,微微有些飘香,杯子握在手里,温度很舒服。

恩,最近两年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感叹我们家楼下树上那些鸟起床都没我早。而且它们真的越起越晚,前两周在6:25左右会开始叽喳,最近又晚了10分钟左右。因为小时候养过文鸟,看过它们把头转到后面埋进脖子里睡觉的样子,所以揣摩树上那些麻雀或许也是那样睡着睡着然后看时间差不多了就biang一下的扭头过来抖抖身子开始没有任何道理的鸣叫起来,其他一些还在睡的也会被惊醒,然后觉得或许和大家一起叫会好一些,于是整个树上就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了。

麻雀真的是睡在树上的吗?我突然不是很确定这件事。

上周读到几篇良心好文(说起来突然觉得最近一两年设计方面的良心好书真是变得罕见了呢),就是,读了几句就会感到共鸣,读到一半就想着周末一定要翻一下放到博客上,读完之后还想看同作者更多文章的那种良心好文。眼下这一篇仍是来自于Julie Zhuo,原文Constraints are Hard,让我想到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所处的各种产品项目环境,其中一些前后左右都是制约、让你觉得寸步难行,另一些则看上去是一片全新的自由天地可以任意驰骋的那样。面对这两类产品项目,自己作为设计师,心态上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如果同时摆在面前任由自己选择,从前一定会选新产品新项目去爽快一番,而如今真是未必。当然实际情况难以由己,但心态的变化也是自己可以感受到的。

所以我对于这篇文章的共鸣之处或许就在于此了。良心好文还需用心去读,推荐给有着类似经历或境遇的同学。下面进入译文。

念叨 - 关于转岗、给新人的建议、交互与产品设计、腾讯ISUX »

这一周呢,终于出现了像样的冬季降温。最冷的那两天反而是这一个多月当中最晴朗的日子。感谢北方来的冷空气,一路奔波到这边虽然已不那么凛冽了但还是可以把潮湿和污浊暂时吹散。呼呼的。

下午看掉火星救援了,蛮好的片子,看的过程里就隐隐觉得味道似曾相识,异星地貌啊宇航服啊航天器内部的视觉风格啊一类,最后看到字幕才知道导演是Ridley Scott,这一切都难怪了。好赞。据说老爷子为了接这片子把普罗米修斯2推后了。这样想起来也是黯然神伤。

上周留了个梗,提到想把之前优设帮我做的那篇访谈当中一些涉及专业方面的东西搬来。全文就算了,包括设计和音乐的关系、家里的工作台、喵事一类的话题都拿来的话一是篇幅太长,二是我也不想那么原封不动的就把人家平台上发的东西搬到这里,虽然实际内容还是自己产出的;如果哪位有兴趣的话还请直接过去优设看全文了。今天就拿来这些与专业关系最密切的话题作为一期念叨吧,对我个人来说这些东西确实相当于一个阶段的自我总结了其实。

下面进入正文。共4个话题,包含在对方的编辑同学提出的3个问题当中。

向产品经理学习 »

湿气凝集到感冒爆发然后病假在家睡了整整一天之后活了过来继续生存到周末此时。雨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现实的绝境与精神的欢乐颂歌。

回过神来想想,这周也是吃够了药片与止咳糖浆,眼看着下周会冷下来一些,湿热的空气却还在苟延残喘。北京的同学已经因为暖气的干燥而开起了加湿器,今天又是一片银装素裹了吧。鼻子,在雪中畅快的呼吸着干冷空气的鼻子,与塞满了湿热大鼻涕的鼻子,是两种状态的鼻子。各位能脑补我正在呼哧呼哧的一边抽泣呜咽一边写着这些字的样子吗。

上周末家事较忙,完全没时间和心情来做博客了,先抱歉一下。本周的文章和之前一篇关于设计原则的思考一样来自Facebook的产品设计总监Julie Zhuo,原文What Designers can Learn from Product Managers,很好的文章,在UX逐渐突破UI层面而广义发展的时代,产品汪和设计喵在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上的共通之处会越发明显。其实关于产品和设计的关系,蛮想把之前优设那篇访谈里的一些东西搬来,也算是自己和自己做的一次思想汇报总结;下次吧。不多说了,下面进入译文。

无论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优秀的“产品制造者”身上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质:他们有开阔的视野,对目标用户有清晰的认知,能描绘出动人的远景,并且有着持之以恒的执行能力。

当然,在现实中,设计师和PM的面试题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设计职位当中的某些附加分题目对PM同学来说可能正是决定去留的关键问题,反之亦然。这两个职能之间有很多东西值得彼此互相学习。过去这些年里,我和业界当中的一些顶尖PM进行过合作,自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成功要素,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