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信息架构

⌈随笔⌋ “不懂设计”的老板 »

随笔有时还是会像心头病,有素材可以下手时仍会顾虑成本。何时可以做到有想法后立刻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产出就好了,比如意识能像脑子里的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还自带信息架构的那种,嘎嘣一下落地成章。

“哦这样多好,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现在还有奔腾电脑么我也吃不太准了。赛扬?

稳固的基石,坚实的支柱 - 关于信息架构设计 »

各位周末愉快先。腹肌与大腿在酸痛。

完完整整的炎热的一周。据说上海要高温40天?不同于严冬,那样的季节里只要裹暖尚可自在游动,周末跑来跑去,那样;盛夏总不能穿的更少,精神也时常易萎靡。或是拳击打上两局便大汗淋漓大口喘气,弱弱的躲在空调风口下面迟迟不肯再戴上拳套。

完美生活,许巍。最近爱这单曲循环。听上去有些茫远。

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

近来会想要多花些时间用来读书,不再是一本接一本的村上春树的随笔那样。专业方面,积攒很久的或是几年没有再读过的很想重温一遍的譬如《About Face》。“纯粹享受汲取的快感”,这样。

连续更新了四期AR方面的话题?本周末回到基础,关于信息架构的碎碎念,一篇有些像茶的小文,而不那么像冰咖啡。其实我就是想换换脑子。

怎样在iOS设计规范的框架下构造灵活的移动体验 »

那,怎样想也都是宅在家里的最后三天了吧。今天下午试着骑车去新公司,四十分钟的样子,一路风风土土,有点闹不住呢,怎样想也还是地铁更加像话吧。

我有个毛病,就是每逢假期或宅期伊始便会告诉自己,“这就开始了哦,很快便会过去的吧,好好享受呢”,然后真的就很快过去了;到最后几天的时候再回想一开始告诉自己的那些话,便觉得凄凉与不舍了。这不有病么?再剧透些,其实现在眼前电视里正在放着日和,接下来发好这篇之后便要喝些啤酒看看X档案。话说我昨天又梦到大灾变了,龙卷风天塌地陷妥妥的。那么,说正经的吧。

这里进入译文。如果你在iOS应用设计方面有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那么多半会听说过“HIG”,也就是人机界面设计规范(Huma Interface Guidelines)的简写。这份苹果官方文档的内容十分广泛,为设计师与开发者提供了一系列打造iOS应用体验的最佳实践。

HIG所关注的是一套普遍适用的设计原则,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iOS原生容器和控件的使用方式的,也就是你在iOS自带的邮件、通讯录、日历、Safari浏览器等应用当中所见到的那些界面元素及交互模式;这些已经成为iOS应用体验的一种官方标准。

HIG方面的话题通常可以在设计师群体中引发强烈的反应。其中一部分人会将HIG视为圣经,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官方的规范不够灵活,比起其他一些移动平台来说,在体验模式等方面甚至有些过时。市面上的一些应用,譬如Clear,已经大规模的摒弃了iOS的标准控件和传统交互模式,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加独特和前沿的体验模式。

让用户体验设计的前期交付物更加可视化 »

前几天在我的微博里转了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履历光鲜,在大公司时都能力挺强,工作顺风顺水的...笼罩在大公司光环之下,谁都会觉得自己牛逼。所以,请褪掉任何光环和过去的认知,如果你没有尝试过一次从0而起的创业,你的牛逼脆弱而苍白。”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尚未具备真正的创业所需的能力、见解、经验、资源。我想这一认知还算客观务实。不过从来也没有停下在工作之外做些事情,包括beforweb这个博客,还有一些自娱自乐的小项目。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我自己也没有完全了解,但有一点很清楚——相比于平日的工作,这些事可以让自己对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接触、学习、执行和控制,这是我所要的。

突然意识到再这样念叨下去就要扯远了,还是说正经的叭。本周译文,关于提升设计交付物信息传达能力的话题;之前有些文章也有涉及到这方面。每每看到这样的文章,就会觉得实际工作中那些看似正常正确的事物当中总还是有提升质量和档次的空间;文中的一些做法,觉得叭,可以试试。进入正文我们。

在实际的用户体验设计工作当中,作为设计师,我们的一些产出在信息呈现方式及沟通效果等方面做的其实不算理想,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用户角色定义、信息架构分析、功能流程规划的文档。怎样将这些交付物打造的直观易懂,使它们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这同样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线框原型(线框图)的本质及实践应用概述 »

家里小猫生病,从周二开始一直折腾到现在,仍在治疗与观察中。几年来经历过几次这样的状况,虽然每次都会恢复健康平安,但一旦再次置身这样的过程里,怎样也无法停止焦虑与担心。除了尽心尽力以外,能做的只有不断祈祷,期盼着一切安好平安的状态早日回来。

篇幅不长的一篇文章,也因为这样的状况而拖沓了多日;一方面没时间,一方面没有任何心力的感觉。不多说了,我们来看今次的译文。

如今的设计圈子里,线框原型(线框图)这个词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提起。过去几年中,在软件和Web设计等相关行业里,线框原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误解。它的概念甚至在慢慢的被扭曲,使新手在入行时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它的用途。

问题出在哪里呢?最近,我(原文作者)与一些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问到不少关于线框原型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他们对于“线框原型”这个概念的心智模型与其本质相去甚远——在他们的理解中,这个概念包括很多涉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因素。更糟的是,他们甚至不愿意去做线框原型方面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这是流程中的一个需要执行环节,却不明白它的重要性。这事弄的我相当郁闷,最初,我觉得这搞不好只是个例而已,但通过对行业内的现状进行观察,我逐渐发现,线框原型在很多项目流程中的执行情况真是够惨不忍睹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包括客户、设计新手、产品决策者等等

步步为营的用户体验设计 - 团队、影响力、协作与策略 »

十一长假终于还是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然的过去了,这次的假期综合症预计要持续到过年的样子。下班回到家切换角色至文字工作者,安静安心的做些内容。

说到假期综合症的问题,倒是突然想念叨念叨。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如果觉得整个人的精神处于疲劳涣散游离低靡...的状态,却有工作一类必须去完成的话,可以琢磨琢磨那句话——“气聚则神凝”。试着拿起一本书或杂志,排除杂念,放松心情,逐行逐句的阅读下去,将思路投入其中;过不多久就会发现心境中有一种正面的平和感,精神好像随着思维的集中而凝聚起来有了力气。你甚至会希望手头有些事情可以做,好让自己保持这种“气聚神凝”的节奏。

说正经的了开始。之前搞了两篇响应式Web设计方面的译文,包括响应式Web设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基本的实现思路,以及怎样通过CSS3 Media Query进行设计开发;今天换个口味,来点儿务虚的。本文作者从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团队leader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UX设计相关工作在公司内部是怎样步步为营的从无到有展开的。没有不切实际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技术细节的讲解,通篇更像是作者对工作中典型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包括团队组建、理念及影响力的培养、部门协作、项目介入方式等方面。废话不多说,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