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草图

关于设计保真度的难题 »

编者按:偷看了一眼上次的更新,约莫还是在两周前;中间忙一些事务,读一些书,又去宝岛休假了一周,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出行期间略有感触,接下来找一期单聊吧。之前有朋友问到博主你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怎么能如此飘逸,我觉得还是要看主观意识真正希望将生活状态拉向何方了,客观未必绝对。

这次呈上Beforweb合作作者SL的译文,“The Design Fidelity Conundrum”,原文来自IBM的设计师,探讨如何选择设计产出的保真度;我就不在编者按里多废话了,回头再聊。 - C7210

关于设计保真度的难题 - 在寻求用户反馈时,怎样的设计保真度最合适?

我的一些草图 »

刚刚看到公司天台的草坪里那一大堆上周末遗留下来的积雪已经消融殆尽,就想起可以发些草图上来。说是水贴也不尽然,与之前的工作笔记 - 关于用户成熟度与产品设计策略类似,都是自己在DPUX的设计工作产出。这类内容慢慢习惯性地做下去的话,搞不好要上直播了。

草图就是这样一种东西,首先够草,其次是图。草,重在高效与易迭代,图,意在可视化传达信息。草图与绘画无关,当然绘画技巧通常有助于草图的表现力;我不会绘画,换个角度来看,却也有效地避免了在草图阶段陷入视觉表现的细节当中。

随便贴些有的没的;相关产品上线了才敢做这件事。

临摹,理解,启发,提升 »

很快要过年了倒是真的。却也完全感受不到。大约明天上班看到回家的同学留下的空座位时才会有那样的感觉吧;突然想起去年春节之前坐2号线下班时一车的人都安然出站而只有我被警察叔叔拦下搜包的段子,那所谓的警犬白白的真的很萌,搞不好是兼职小狗。

楼外突然开始放炮;厌恶至极。

这周末虽然只有一天休息,不过更新要做掉两篇。都很短,一篇关于日常积累,一篇关于对设计潮流的反思。其实说起来两篇当中的某些点看上去甚至互有矛盾;抓住核心就好,例如本篇作者平时是怎样关注产品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之前在一篇关于草图的文章当中我也提到自己喜欢对着随便什么应用用纸币临摹界面,差不多的样子 - 实际动手临摹,会比“看”更加投入。下面进入译文。

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年都会设计不少应用,方法和技巧还是有一些的;其中之一,就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和汲取灵感。

我会去看那些设计模式收集站点还有设计师的个人作品集,会去读UI设计相关的新闻,会去下载排名靠前的应用并仔细把玩。

我每天都画草图,你也该试试看 »

我从不敢放眼将来长远的看过去若干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自己对很多事情不那么在意。其实我是个很安心于能让自己安心的事物的人,只是这样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少;自己所有看上去还算是努力的努力大体都是缘于对这些的追逐。

例如现在这样坐在昏黄的小台灯下,听着Neil Young和Pearl Jam合作的专辑《Mirror Ball》,有的没的在博客里念叨着,便是如此的安心。在如今的生活里,这样的片刻时光几乎少到无从珍惜,转瞬即逝。

话说今天这篇小文,我自己很喜欢;更确切的说是共鸣。不,我不敢称自己为每天草图本不离手的设计师,但在2014年年初的几个月也确是每天掏出本子随随便便画些东西,哪怕没什么想法可以画,也会随便找个什么App临摹界面,为的就是那种专注进去的感觉;再后来,生活发生变化,每天几乎连这样的片刻也难以抓住,慢慢作罢。看过这篇文章之后,那种欲望似乎又起死复生。

说起来也巧,最近也正想着每天抄起琴随便记录些什么段子;曾经,总是希望能有大段的时间真正产出些什么,录些歌出来那样;如今越发觉得通过日常的一些小小的积累来保持状态、启发创意才是一种最适合如今生活的内容创造方式。好吧,念叨的多了几乎要收不住。进入译文吧。

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天都画草图,这是个让我引以为傲的习惯。如果某天发现自己当天没什么产出,我会促使自己完成这件事。在每天的“草图时间”里,我可以不受打扰的把某个问题想透彻,并动手将解决方案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创造出来。学会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画草图,这对我个人来说并不轻松,但我发现这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聚焦目标,取舍有道 - 关于设计中的权衡与决策 »

明明是周六,但是怎么都觉得是周日啊,因为明天要上班...眼下看着宰相刘罗锅...上次看还是初一的时候,1996年;故意暴露年龄了噜。

短暂的周末上个新都觉得捉襟见肘,一篇小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在设计一款天气应用的过程中关于灵感、目标、取舍方面的感悟,从产品层面的原则到界面设计层面的思路,一并分享给大家。

这里进入译文。我们最近上架了一款天气应用,Skyline Weather。我是在睡觉的时候想出设计概念的。

很多东西的想法都是从梦里产生的。据说保罗·麦卡特尼就在梦中写出的Yesterday这首歌。又据说他接下来花了几周时间到处跟人打听他们有谁听过这首歌,直到足够多的人都说没有,他才确定这确实是他自己的原创的、从潜意识当中飘忽而来的歌曲。

再据说,伊莱亚斯·豪也是在梦中完成了他的缝纫机发明。他梦见自己被捉到了一个原始部落,原始人把他绑起来准备烤着吃,而他敏锐的注意到原始人使用的长矛在末端都有一个小洞。正是这个细节启发了他,进而搞定了缝纫机的设计方案。

而我自己,则是因为流感而卧床…当时我想看看接下来的天气情况,于是浑浑噩噩的拿出手机,却发现自己难以透过惺忪迷离的双眼在任何一个天气应用当中快速而轻松的获取天气信息,特别是接下来几个小时内的天气变化。我感觉这事儿里面一定有优化和简化的工作可以做。

凌乱中的艺术 - 草图原型实战技巧 »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在自己小窝的最后一个周末;眼看着家当和心情都被打包的差不多了,整个人却终于感冒发烧腹泻垮了下来,这是闹哪样呢。所幸本周前面几天可以抽出些时间做掉这篇译文,今天发掉先。接下来的两个月,大概要集中业余零散精力放在一本iOS书的翻译上了;希望还能有些时间分给这边。杂七杂八就到这里,我们直接进入正文——草图原型实战技巧,没有务虚的大道理,每个内容要点都很实用。走着。

在如今的用户体验及产品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草图及相关的原型工作对于整个设计流程的重要意义;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会拿起纸和笔的人貌似不是很多。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天都会画草图,我还霸着办公室的一整面墙,在上面铺满草图,标注着各种上下文情景脚本。

确实,使用电脑中的原型设计软件代替纸和笔,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做法,不过从可视化与实体化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当你正在构思网站页面或是移动应用的布局,琢磨着功能流程及上下文情景脚本的时候,拿起笔画画草图才是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解决眼前的问题,尽情的勾勒各种想法,而不必为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或功能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分散注意力。

很多文章都会告诉你草图这东西有多给力,但是基本不会从实战的角度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讲解;本文则不然,我会实打实的从具体执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技巧及其背后的道理,这些都是我和其他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师在每天的工作中所要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