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品牌感知

真人之间的交流 - 通过手绘元素提升产品的个性与亲和力 »

这周天气状况很丰满,前面连下三天的雨,周六难得晴了一天,今天又阴晦肃杀了下来。

其实每篇开头这些碎碎念都是在译文做到尾声时根据当时的状况而写下的。这周的译文偏向视觉方面,具体说就是关于手绘手写风格的视觉元素在产品当中的运用方式的。刚刚做到最后“切莫滥用”的部分,就有朋友在微博上针对我零星发出的预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挺好,那我也就顺便再唠叨两句。

对于类似这种“看多了索然无味,中文字的手绘效果识别度又很低,现在看到这样的新手帮助一律立即关掉”的评论,还有之前所收到的一些朋友包括一些“老师”的反馈,我要说的是叭,我挑来做翻译的英文原文,在我自己看来,多数是针对一些比较完美而理想的标准进行的方法论述或经验总结,然则每个团队每个产品所在的实际情况必然是不同的,作者将这些经验见解分享给我们,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一个相对“正确”相对“理想”的方向上,根据各种实际因素进行调整而落实到实践中。理论陈述、经验分享、方法归纳,这些东西按照理想了来做是没问题的叭?能否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吸收并以合适的方式运用在你自己的工作中,那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好吗,亲?只要有点什么不错的设计思路,一群无脑产品就会立刻拿来一股脑的哪哪都给用上,这不是设计思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好吗,亲?

就这样叭,不多聊了,还是那句话,我就是一玩家,我做我喜欢的东西,如果这些文章偏巧能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那再好不过,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会觉得有丝毫遗憾的。正文叭。

移动应用的视觉美学 - 谈三款拥有高收入的应用产品 »

“状态不好”这类话,无论自己讲给自己,还是他人讲给你听,其实都会产生一系列极其负面的自我暗示效应。一旦身处这样的效应链当中,想抽身便不那么简单了。

看似没头没脑的开场白,不过似乎在过去的一周里,自己就是纠结于这样的思维当中。终于到了周末,顺便多请了三天的假期,在家休整一下,放下那些会让我“状态不好”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说自己喜欢说的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译文。今次偏向视觉方面,送给所有可爱的视觉小动物。

当前,智能手机的占有率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移动应用市场也在造就着下一代的“科技百万富翁”。苹果的App Store当中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68万个,并且正在以平均每天375个的速度继续增长着。

市场的巨大是毋庸置疑的,到处都有很棒的机会。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成功的移动应用是由什么造就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包括创新的概念、才华横溢的设计、坚实而高效的开发等等。其中,“视觉美学”这个要素通常可以对应用产品的成功以及品牌的塑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以App Store当中三款拥有高收入的应用为例,来看看他们在视觉设计方面都有哪些独到之处。

怎样打造高性能的移动用户体验 »

在新家一点点安顿了下来,不过心里还是缺乏踏实的方向感;猫猫们也都有些瞻前顾后草木皆兵的样子,有待继续习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话说眼前的这篇候选文章貌似已然有同行做过译文,不过正像 “关于BeForWeb”中所说的,我只挑那些我喜欢的 、对我自己有学习和收藏价值的内容来做译文,其他方面的因素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愿意在彼此身上寻求信任与诚实,并期望在接下来的经历中重现和增强这些好感。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移动应用或互联网产品中。在打造良好的品牌信誉及其与终端用户之间持久信任关系的过程中,“设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用户的期望中,移动应用应该是准确、友好和高效的。然而,移动设备自身的局限性确实为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不少挑战。要打造值得信赖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产品在性能方面的表现是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

本文中,我们将对移动应用的设计与性能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了解七个相关的设计准则。这些准则都是我们(英文原文作者)团队在各类移动应用实际项目中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 ;希望它们同样可以帮助大家在落产品实需求的同时,从性能的角度更加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