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研究

研究用户行为,而非看法 »

编者按:各位开工大吉,不知有没利是拿?春节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最温暖开心的是过年本身,还是年前最后一两天那样轻松安心告诉自己“一年的辛苦结束了”的氛围呢?我似乎更怀念后者。

新年伊始,一篇有点意思的译文,来自合作作者 Qmy,一位“渴望快速成长的好奇产品宝宝”。自从年初开始招募合作作者,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业内朋友;以文章为媒介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沟通体验。招募长期开放,有意愿尝试的朋友也可以通过招募启事了解详情;感谢,祝新年大吉~ - 编者人格的 C7210

如何设计有效的用户调查问卷 »

编者按:各位周三午安,是降温的一天,不下雨就是最好。今晚似乎会排练哦,年会帮团队客串贝斯,讲真是我第一次在台上弹四根弦,电箱贝斯还蛮有趣的。要稳,宜低调,禁飘逸。

今天是译文时间了,关于调查问卷的一些设计思路,来自新的合作作者“少年游”,自称“一个完全不懂设计的设计师”。一两周前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作者招募,非常感谢期间各位朋友们的沟通交流;招募长期有效,详情戳文末的启事链接,有意愿尝试的朋友们可以随时留言联络我。 - 编者人格的 C7210

⌈随笔⌋ 大佬面基与实境调研 »

在之前的 What's Been Up (见公众号“Beforweb”)中有提到 ⌈线之点⌋ 的想法:

不再动辄试图组织起一个大大的"面"或是串联成长长的"线";动笔之前就给自己好大的压力,一脑门子官司,结果就是回避执行,不了了之。不太好...试着仅随机写一些,点;或许有意回避一些发散的思维状态,仅聚焦于一些,点。

大致这样,尝试看看。想来 ⌈随笔⌋ 这个说法相比于 ⌈线之点⌋ 更通俗易懂;原本想用更加简洁的形式作为前缀,例如 ⌈随笔⌋ 的拼音首字母,发现也是不太好。

[有声回顾] 优秀的UX设计师应该做好的五件事 »

昨天在“我想发些声音了”当中聊到试着通过录音的方式回顾Beforweb过去几年的一些精华内容,立刻就有朋友赞赏支援咖啡了,感谢;那我们说做就做吧;选择了2012年9月发布的一篇译文。

至于录音,下午搞掉的;门窗紧闭着还是能依稀听到外面的小鸟在叫啊、防盗报警一类的声音。第一次这样对着麦克风,空无地念叨着,感觉怪怪的;没有任何真人对话互动,全身心不知自己在和谁讲话。

通过GarageBand一遍录下来,无后期,一些杂音或磕磕绊绊的地方先随它去了,保持简单先;听自己的声音还真是别扭哦,怎么形容呢 - 紧张,且丧。不过我猜平时讲话大致就是如此,给各位听到的也算真实;慢慢培养经验再做优化吧。

这些错误不止UX新人会犯 »

想起两件事。一是更新越来越多放在早上了,而前言一类仍习惯于周末下午或晚间写,于是情境感似乎越发不搭。没什么大毛病,但也要像样的至少问一次“早上好”。

第二件事忘记有没说起过;自从文末增加了支援咖啡的赞赏码,很多朋友表达了支持;谢谢各位。然而赞赏消息是看不到用户名的,我很想但无从知晓是哪些朋友在做支持;所以如果愿意,还请各位在赞赏留言中告知;这些代表大家支持的咖啡C一饮为敬;美式。

另外,之前一条赞赏消息里有这样的留言:“好文章是渡过低潮的人生指引”,虽然不知是哪位朋友,但我看到这留言后会抱着共鸣与感激之情,希望您能看到;谢谢。

今早的译文,“Confessions of a UX designer”,UX设计师的忏悔,作者谈到了他在初入UX设计行业时犯过的一些典型错误。觉得原标题有些言重了,虽是戏言;于是稍作演绎,而且这些问题确实不止发生在新手身上。我似乎很少会使用这类风格的标题?

情境,一切在于情境 »

上周买了辆新自行车,轻轻的快快的,每天趁有太阳的时候出去骑一骑,心情舒畅;只是外面太脏了,路上灰灰的,所以今天又买了口罩。话说口罩前面做个拉链就好了,拉开就可以抽烟,不需要摘下来。

待业假期过半,还剩一周,该看的书还没看完,倒是把Quake4又通关了一遍...难得玩玩游戏,也就原谅自己了...其余很多时间又被Slam Dunk的动画片占据了(现在就在看)...其实从来都不太喜欢动画版,太拖沓;96、97年那时花了蛮多零花钱到处搜刮终于攒齐了一整套书,当时的引进版叫做《篮球飞人》诶;后来被叫做灌篮高手了,矫情。记得买的第一本就是三井回来砸馆子那集,激动啊,看着那么多人一起打架...

那,不说闲话了,趁天气好,进入本周正文时间。下面开始译文。

不久的将来,我们设计的每一样东西都会与情境有关。

如今,广告商比Web/App设计师们更明白一件事:情境。广告商必须对情境敏感,才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展示广告。他们有人专门负责判断在何时何地展示内容,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情境,广告就没有任何价值:在关于石油泄漏的纪录片当中插播油气公司的广告,或是在关于PETA(善待动物组织)的故事中播放培根广告,这些都是浪费广告预算的典型例子。

十佳应用的故事(1) - 想法、产品定义与交互设计 »

眼看着进入8月下旬,天气相比前面几周有所凉爽;所谓凉爽,也只是高温从40来度降到36、7度的样子。

刚刚过去的几天怕是要成为人生回忆当中的经典之一了。依次看掉Metallica和Korn的现场,回想起来,有好多像梦一样不那么真实的情景在里面:夏季的夜晚、暴躁的吉他音墙、灯光、嘶喊、摇摆、泪水、满眼的黑T恤和金属礼、散场后打不到车而坐在路灯下抽烟到半夜...然而,如果要我判断,是现在这样安静的坐在屋里吹着空调做博客更像真实的存在,还是那些回忆里的东西更像,我真的难以回答。

想吃曼妥思了。说正经的。本周及接下来一周的话题,原文来自Jeremy Olson,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生一枚,Languages的作者。关于产品是如何从想法概念开始最终走向市场,他所谈到的一些经验和实践方法,值得借鉴。

这里进入译文。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相信,相比于失败,我们能从成功当中学到更多。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如果我们仍然要基于各种试验和错误来重新发明灯泡,那简直是愚蠢的。怎样从成功的产品中汲取经验?如今我们有了完整的实践模型。

移动应用产业当中有非常多的闪光点。虽然我很想说我的成功源于自己的才能,但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对那些在App Store当中获得成功的独立开发者的反复学习,我掌握了一些用来获取成功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我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各位读者学到同样的东西。

Foodspotting创始人谈移动应用的体验设计 »

本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买到了8月14号Metallica的票。琢磨着买件新T恤以及一些链子、耳环什么的。算起来约莫有6、7年没这样黑T恤银首饰的在外面招摇了。要不要看过演出之后纹个Metallica的logo去呢。

然后还有和朋友们碰头、唱歌喝啤酒啊,对我来说这可不是每周都可以发生的事,所以同样很开心。突然想到其实就这么点信息量已经足够去YY一些比较接地气的产品了吧?本周的译文与这方面的话题也有些许相关。只有自己的生活够丰富,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来做出接地气的产品吧?从这个角度讲我还是蛮惭愧的。开始说正经的,我很喜欢的一篇小文章。

这里进入译文。今年1月,28岁的Alexa Andrzejewski把她的美食发现类应用Foodspotting卖给了餐饮预订平台Open Table,售价是1千万美金——够买很多饺子和杏仁饼了(哪跟哪这都是?译者C7210注)。

Foodspotting的成功秘诀是什么?Andrzejewski相信,该产品取得成功所依赖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扩展到屏幕以外”的能力,也就是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独有的体验模式来帮助人们将现实生活体验变得更好些的能力。

实际上,催化出Foodspotting产品概念的,正是Andrzejewski本人在改进个人餐饮体验方面的需求。2009年在日本时,Andrzejewski发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回到美国后,她感觉要在本土找到供应这些美食的店家,实在是件难事。“我觉得,做这么个小项目,比如让你可以找到某种特定的美食,而不只是某类餐馆,可能是个比较酷的主意。” 然后,Foodspotting就诞生了。

八个小方法,帮你成为更具同理心的设计师 »

喝了一个星期的白粥,人都瘪了;忘了荤腥油水的滋味,真能这样素食下去倒也是善举。可突然间又特别想吃午餐肉,另外想到家里猫们吃的罐头的味道,也会立刻淌下热诚的口水。

春暖花开,这是拿offer的季节;事情有了盼头,想想这宅的日子离结束也不远了。虽然天天在家很滋润,可以肆意花时间把书一本本的读掉,不过也真心怕自己又爱上宅的日子而无法自拔;该走动走动了。

念叨完毕,就该正文了。一篇小文,若干贴士,帮你帮我帮大家有意无意的培养意识形态,争做有同理心的好设计师。走着。

这里进入译文。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具有出众的同理心,也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同理心与同情心是两码事,你不必真心同意或接受他人的观点,但必须对他们的状态感同身受,从主观上理解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出于以下这些原因,我(英文原文作者)相信同理心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设计师:

关于移动应用的上下文情境 »

印象里每逢春天便会生病的样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10年前非典期间相当给力的高烧与咳嗽,如今恰逢H7N9,又开始疑似起来。就这样我还有心思跟这打字呢?

在很难受的时候,却开开心心的把石康的《晃晃悠悠》又读了一遍,顺便又想到并怀念了一通自己的大学岁月。上次看还是高中的时候呢,十二、三年之后再读起来,确实是另外一番感受。说正经的吧,本周小译文一篇在下面,属于闲来无事可以瞧两眼琢磨琢磨的那种,走着呗。

这里进入译文。要打造终极完美的体验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用户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有方方面面,包括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品味、目标动机等等。

虽然这些因素使得我们难以精确的了解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体验,不过,对移动应用上下文情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梳理,以便尽可能全面深入的了解用户,有针对性的打造产品的体验模式。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