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移动应用

向用户征询iOS授权的五种常见设计模式 »

好凉的周六傍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好,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烈日当空,即便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今年夏天的烈日好多,几乎每天正当午都要赶回家照顾喵的日子让我感到烈日好多。

今年带喵去医院的频率不像去年夏天那么高,但夏天总是有事,坏事总是发生在夏天。好想逃回北方过夏天,过冬天。

其实没有哪怕一点点心情去写什么正面的、积极的事,但也不那么愿意把太多负面的、消极的感受倾泻到这里。自己写出来没那么舒服,将来回头看也会感到若隐若现的痛苦,对于读者更是不负责任。

送猫砂猫粮的快递师傅来了。也是蛮不容易的。本周末其实完全没有心思更新博客了,但好像,强迫自己换换脑子一样。小文一篇,话题仍与上周衔接,小结了五种在iOS中向用户申请权限的实践模式,可参考。下面进入译文。

对于iOS app,当功能涉及到推送通知、访问照片或调用相机、获取地理位置等等时,都需要向用户申请授权。申请会发生在app运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像Android那样在安装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问用户是否同意app调用某些系统功能。不过如今Android也在向iOS的方式靠拢。

案例学习 - 引导用户授权app发送通知的实战技巧 »

因为莫名其妙的小长假么,日子过的有些乱。往往写这些时是周日下午,现在抬头看看时间却是周五晚间。昏黄台灯映在屏幕上有些泛光,像白日梦一样。

手机里放着相声,就这么放在台灯边上似有若无的咿呀着,都是些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到的,这是又要精神穿越么,回家的感觉。困倦了。

谁能想到将来人手一块如此奇妙的玻璃板,所需的信息随时随地信手拈来,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或音频视频,更不用说各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些的神奇小能力。不,那时对信息没有概念,也不了解什么是“所需”,在时代背景的框架下,主观所需的就是客观所能接触和拥有的。几十年后回头看现在或许也是如此,想想那个时候的一些神奇事物,其基础技术与理念也许就孕育在如今的某个地方,多多少少令人兴奋。

哦,还是要btw一下,上周末因为忙于公事,没能更新博客,抱歉一下,也感谢一些朋友的关心关注:) 这就说正事儿吧,关于获取授权推送通知信息的小技巧,可做参考。下面进入译文。

关于在iOS当中实践Material Design的访谈 »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气温逐渐平稳回落,维持在某种不那么极端的夏天水平,且下了雨;秋天快要来了的样子。突然想到一些网站没有编辑人员介入,直接通过系统抓内容生成引言然后转载,抓到我这里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堆乱七八糟有的没的东西约莫200来字,混杂在其他文章当中一并陈列下来…想想觉得好好笑...

说不定如果我哪天写一篇和设计完全无关的东西,也会被那些系统抓过去隐藏掉来源出处然后打上什么“行业资讯”或“设计干货”一类的标签,读者打开页面就会看到譬如“设计师必读干货!重点导读: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气温逐渐平稳回落,维持在某种不那么极端的夏天水平,且下了雨;秋天快要来了的样子”…想想又觉得好好笑...

恩,明天下午去看终结者,所以博客尽量在周六更新掉。篇幅不长,感觉与以往的文章略有不同 - 一篇访谈,设计师Jason Zigrino(不认识)谈他在iOS平台上尝试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的经验。不知各位如何,我个人对于Material Design的认知还比较浅层,也未曾实际使用过相关系统,只是弱弱的觉得,在五颜六色绚烂多彩的视觉形式背后,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它在交互空间、界面和元素状态转场过渡等交互层面的价值;一些具体的设计模式相比于iOS来说可能更具探索性和合理性。平台差异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于更合理更进步的人机互动方式的探寻,这里不存在阵营或流派。

说着说着认真起来了呢。下面进入译文。原文当中关于这位设计师成长经历和近期项目介绍的内容省去了,脱一层水。小节标题是host的提问。

空状态的设计值得更多关注 »

这一周刷微博的总量怕是超过过去一整年的总和了。那天早上还在想着老朋友老同学们,然后就看到新闻。几天下来,从无序,到明显的正能量导向,到掩盖、封锁,到慢慢的冷却…和历来的灾难尤其是人祸相比没什么区别,只是这次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已经离开了十四年的家乡。无论背后有些什么,大苦大难只会降临在“普通”的、“底层”的、“不重要”的人身上。

所以整个一周的精神和心情也不是很好。当然恐怕在多数平时能实际接触的人看来我这一周和所有其他时间相比没什么不同因为看上去精神和心情都不像很好的样子。说到这里自己也想笑了。

不会终日通过朋友圈或微博记录生活,一周又一周,自己的小博客就成了生存下去的见证,小小的,里程碑。不知道下一周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下一周这样念叨的时候有哪些可以回顾;有点想知道,比如想知道一周之后自己所关心的ta们是不是都好,比如想知道自己一周之后有没有完成工作里具有挑战的事情,一类。

想起来,昨天上午忙好家事躺下迷糊了一刻钟然后做了那么个梦,说起来也完全没有什么特别,就是突然回到了早就被爸妈卖掉了的天津的家里,像高中时那样坐在床边笨拙的跟着Aerosmith的一盘什么磁带里的什么歌在弹即兴。醒来恍恍惚惚的感到温暖和开心。家乡的家的暖。十四年。

花了四段文字瞎念叨,那我就不多说了。本周译文,关于空状态,记得从前也做过一篇来着。有点道理。同时也特别送给一些正挣扎在空状态设计当中的小朋友。下面进入译文。

别让用户觉得自己蠢 »

几年前的我倒也无法设想自己在这样一个周日午后听着英伦味道的东西好像六七十年代美国嬉皮士一样披着一条蓝白格子被单坐在冷气下时不时看看外面尴尬的所谓台风天气做着自己关于UX设计的博客。

一年又一年,自己一直在努力争取一些东西,而期间失去的却越来越多。心里曾经有些让自己觉得有力的东西,正在一点点暗淡下来,好像上海的冬天将热量从你骨子当中一丝丝抽取出来那样,一点点变成回忆,直到整个人都变成自己的回忆。fade to black?

空空如也的冷意,不适合这样的夏日。说是夏日,貌似昨天刚刚立秋。连续10多天的酷暑,每天中午最热的时间段却要赶回家里,自己没在这段日子里倒下也算幸运。

那么也该说说正经的了。下面进入本周译文。一些显而易见的小道理。

要使产品被用户接受而且乐于使用,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少。你需要知道产品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你的产品提供的解决之道和他们现在采用的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你需要怎样引导和帮助他们,等等。

iOS当中4种UI元素的可用性问题及优化建议 »

连续一个多星期,日子就突然变成这种,每天白茫茫一片刺眼的阳光,空气又湿又热难以呼吸,炎热摧枯拉朽无法抵抗的,样子了。怎样都想去到一个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也许是我出生的城市,也许是我向往着将来可以终老的城市或乡镇,无论哪里,有朝一日离开这片魔境,便可以。

我说我爱LA,爱美国的一些城市,妹妹对我说,论精彩,这些地方可能还比不过上海;国内其他一二三线城市约莫也就不必说了。幸运的是,我并不需要也不热爱那些精彩。这里的精彩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里。我就是一混合硬盘,母亲属于这里倒是真的,步入老年可以叶落归根也是幸福安心的事,只是我自己以后归去哪里还真是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想着想着便会困倦。

然后这周又是一篇来自Nielsen Norman Group的文章。供参考吧,这种文章背后的思维模式甚至是精神才是最该汲取的,内容本身反而是其次;这样的东西看的越多,实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案例经历的越多,你越会发现,设计这种事,在很多时候,无明无暗,无是无非,有的只是特定的产品、特定的资源、特定的情境、特定的用户群体,以及所有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之后摆在面前的需要不断权衡、争取或妥协的各种可能性。下面进入正文。

用户为王 - 关于征询授权、注册及加载等待的体验优化 »

闷热潮湿且不疼不痒似有若无的下着小雨的周日午后。继上周的《电子羊》之后又连续读掉《尤比克》以至两眼一片昏黑的周日午后。中午吃的饺子。

最近买的书有点多,而自从告别了地铁通勤之后又鲜有时间保持阅读,所以想想看每周末又是博客又是游戏又是电影又是书的负荷也真是蛮沉重。呵呵,说的好像做学问的人一样,其实大多是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而已。只是,你读着那些文字,不由自主的幻想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者磕了药坐在打字机前放任流淌的意识与飞翔的思维...相比于一片浮躁颓唐三观不正的当今,无论过去的世界还是过去世界里的人幻想出来的未来的世界,都比眼下这个世界更让我着迷和向往。

活着便逃不开。躲在书、音乐、游戏,甚至包括“设计师”这个角色以及这个角色要做的那些事情当中,或小憩或翱翔,反而更像是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我没时间旅游,也不爱旅游,旅游要找的那些感觉,我通过这些事便能在眼前和心中找到。

所以大家在捧Beforweb场的时候,其实也要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我自娱自乐罢了,千万别认真。

so,还是进正文吧。下面进正文。

作为一名移动app的产品设计师,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周都会下载很多app来试用,看看有哪些细处的交互模式或是惊艳的视觉设计能给自己带来启发。有时,你确实能发现一些app有着不错的想法,但是更多时候,你只觉得失望,因为看到太多app不懂得怎样尊重用户。

从减少点击次数,到降低使用负荷 »

昨天B.B.King病逝,享年89岁。几乎循环了一晚上The Thrill Is Gone.

这种事从情感上讲有点不真实,心里自然知道这些老艺人到了这把年纪真是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走一位,只是真的发生了真的看到消息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好像断层一样的东西出现在脑海中,不知是怎么回事。

窗帘没了,于是现在窗前黑洞洞的,几乎分不清对面楼顶和天空的界线。再也无力像7年前的夏天晚上一样端着啤酒坐在阳台幻想外面是夏威夷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我记得之前这一周有很多东西想留到周末一起念叨出来,一些关于Watch啊原型啊一类什么,现在却发现彻底语塞,只想听着B.B.King啊Neil Young啊Bob Dylan啊然后慢慢的睡去,不知是怎么回事。

夏天就是这么有趣。还是说正事好了,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一篇文章,有者自有,无者也可无中生有。what the fuck...下面进入译文。

去年秋天,Luke Wroblewski发了一篇名为“Requiring Less Taps in Mobile UI”的文章,并在其中提出了“流体点击手势”的概念,旨在减少用户在特定操作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点击次数。

让用户在输入密码时看到明文吧 »

漂亮的眼球图标。今天回金山海边爸妈家了。好静。不赶上节假日回去的话,便不会有那么多从城里过去的除了制造喧嚣和垃圾以外不会做任何事的人。2003年爸妈把家搬到那里,当时沿着海滩或海堤走着并不会有特别的感觉;十多年之后才知道那种宁静的珍贵。

这又是要怀旧的节奏吗,是又怎样?从来都觉得2003年是最完美的一年,朋友、家、乐队、感情、校园生活,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暑假闷在寝室玩GTA,一首接一首的录demo,寒假便窝在海边的新家用当时难得的光纤宽带连线对战Aliens Versus Predator,晚上玩饿了就跑去逛逛卖场买点咖啡和泡面回来,爸妈也接受了我在家抽烟喝二锅头的事实,只是冬天夜里开窗通风的寒冷须由自己承担;呵,搞不好那时去海边溜一圈还会看见在月光下刺猹的少年闰土呢,如果猹没有冬眠一类的习性。

我知道这一切虽已成往事但都和冬夜里海浪拍打在堤石上发出的声音一样真实,这使我开心。生活早已变得不那么可爱,不过,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还是有很多事让自己觉得幸运,也是福气。

那么,有的没的扯完了,就放本周的更新吧;此外也开始在Beforweb的公众号上有的没的放一些所谓Inspirational Quotes了,都是版式还不错、对设计相关工作有所启发的英文引言,我自己很喜欢。下面进入译文。

在2012年时,我(英文原文作者)曾解释过为什么应该让人们在输入密码时看到明文,尤其是在移动设备上。两年过去了,相关的实践模式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

想来还真是难得在周日傍晚坐在公司发更新。恍恍惚惚的一个周末,因为今天要加班,所以把想做的事情都集中在昨天一天做掉了,玩GTA啊COD啊重温加勒比海盗啊吃饺子啊做博客啊一类。此时头疼欲裂,想想明天才是周一,好想冲回家吞几口威士忌;哦突然想到包包里面带着芬必得诶,就吃掉了。

突然想知道有多少人乐于在好歹也算个UX博客的地方看我这样满嘴跑自行车?又有多少人是跳过前面这些直接进入译文的?话说就算都是后者我也不会停止絮叨的,savvy?

生活工作中和我接触的人10个里面有23个知道我是不爱说话的人。只是情境不对,savvy?我打开话匣子的时候谁都拦不住,savvy?

立刻停止絮叨开始说正经的;来自Luke.W,说真的标题起的大了点,正文其实和上周的汉堡包菜单在大屏设备上的可用性问题差不多是一回事,不过多些思路供参考而已。下面进入正文。

如今的手机越来越大,我们的手则不然。怎样的设计解决方案可以确保大屏手机上的交互体验依然轻松舒适?下面是一些小建议,供你参考。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