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Julie Zhuo:设计师有哪些非常规学习途径 »

编者按:C问各位周一早安。像是正经入夏了,从湿冷到湿热,时间来往的匆匆忙忙。周六第一次尝试以“播音”的形式与各位见面,即“[有声回顾] 优秀的UX设计师应该做好的五件事”,错过的朋友不妨回听;同时也向各位给予了支持和建议的朋友们道声感谢,我会试着在第二期里做的更好些。

今天的译文来自Beforweb合作作者Hesivell,江湖人称“皇上”的便是了,她之前的“Design Systems 读书笔记”仍强烈推荐。本文原文“Many Ways to Learn”,作者Julie Zhuo。- C7210

和C一样,我也是Julie Zhuo的忠实读者。另外我心目中最帅的产品经理也是。

其实最近很久没看JZ的更新了。就前几天读到这篇“Many Ways to Learn”,非常感触,只要你想要扩展自己的边界,那么从周围很多人和事情中都能学到新的东西。翻译的过程中不由自主想到很多人,不同职能和行业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有趣的小世界。

[有声回顾] 优秀的UX设计师应该做好的五件事 »

昨天在“我想发些声音了”当中聊到试着通过录音的方式回顾Beforweb过去几年的一些精华内容,立刻就有朋友赞赏支援咖啡了,感谢;那我们说做就做吧;选择了2012年9月发布的一篇译文。

至于录音,下午搞掉的;门窗紧闭着还是能依稀听到外面的小鸟在叫啊、防盗报警一类的声音。第一次这样对着麦克风,空无地念叨着,感觉怪怪的;没有任何真人对话互动,全身心不知自己在和谁讲话。

通过GarageBand一遍录下来,无后期,一些杂音或磕磕绊绊的地方先随它去了,保持简单先;听自己的声音还真是别扭哦,怎么形容呢 - 紧张,且丧。不过我猜平时讲话大致就是如此,给各位听到的也算真实;慢慢培养经验再做优化吧。

我想发些声音了 »

字面意思的“声音”,而非“意见表达”一类。这事或许会有意思,我不知道。连麦都买好了,叫做“Blue Yeti”。简单聊聊来龙去脉吧。

或许各位还有印象,今年春节期间在公众号做了一个“Laws of UX”系列,每期都很简短,介绍一些设计原则或“定律”,譬如费兹定律、席克定律等等。

在做第一篇的时候,去搜索相关内容希望作为补充阅读;发现一篇叫做“费兹定律与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文章在很多网站出现,心想好烦哦同一篇东西转来转去的,去读看看好了。然后越发觉得文风似曾相识,如此亲切…

通过转载信息,我了解到这是我自己在2013年6月发的一篇译文。捂脸。

关于设计保真度的难题 »

编者按:偷看了一眼上次的更新,约莫还是在两周前;中间忙一些事务,读一些书,又去宝岛休假了一周,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出行期间略有感触,接下来找一期单聊吧。之前有朋友问到博主你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怎么能如此飘逸,我觉得还是要看主观意识真正希望将生活状态拉向何方了,客观未必绝对。

这次呈上Beforweb合作作者SL的译文,“The Design Fidelity Conundrum”,原文来自IBM的设计师,探讨如何选择设计产出的保真度;我就不在编者按里多废话了,回头再聊。 - C7210

关于设计保真度的难题 - 在寻求用户反馈时,怎样的设计保真度最合适?

《Design Systems》精华摘译(一)关于本书 »

我试试看做这件事,但并不大确定。连“摘译”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也是昨晚查了一下才确认基本符合自己的意图。摘译,先摘后译,区别于“全译”与“节译”,取文之精华而(相对)快速译成。“精华”的标准或许会有主观之嫌;同样不确定。

原本计划全书翻译出版,却因版权相关问题耽搁而一直无法落实;这种情况下以任何形式全译并发布内容都有不妥,于是我们先做类似摘译或读书笔记的形式好了。

大体原则,是依照完整的章节顺序,选取精华段落,或段落中的精华语句组织成文;以快速传达原文核心思想为首要目标,而不在形式上严格遵循原文词句。突然隐隐感到这是比全译更加费脑力的差事,不知为什么;试试看先。

Design System - 以小为始,持久进化 »

忽冷忽热的春季,善变着又有些讨巧,耳边的音乐里也有着光与风,就像坐在漫咖啡(继续感谢各位支援的美式)二楼窗旁。灯光昏黄着华丽着,足够亮到可以读书便可。

许巍说自己是高晓松的粉儿,于是唱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多好。

今天的译文于我个人而言完全是用来换脑子的,抽空将自己从书中抽离,这样。抽离这个词是这么用的么?感觉像是pia飞一类。

原文“The Minimum Viable Design System”,将设计体系与“最小化可用产品”进行了类比,强调其永无止境的、动态迭代的特性;作者Marcin Treder,在线原型设计工具UXPin的CEO,写过蛮多Design System方面的文章,有机会会分享给各位更多。下面进入译文。

Facebook产品VP谈设计新人的成长 »

杭州,午间至午夜,归沪,寂静,《猎户星座》,凌晨一点四十三分,心仍飘在外,斑斑团成个团子宁静睡着。不知何时开始变得如此精力无限。

将来如果可以拥有庭院该会如何。而这一年半载逐渐将杭州看作庭院一般动不动跑去走走坐坐,心态与时光都倍感珍惜。夜间的西湖是安静的,去年秋天某晚一路沿着保椒路骑行至岸边在星巴克写字到人家打烊收工,美妙极了。

这个城市拥有那么两三种截然不同的面貌,与地点及时间都有关系。西湖与城区的雨润白昼及晚间;六和塔与灵隐寺山区;西溪湿地及周边。滨江又如何?

Design Systems 读书笔记 »

编者按:C问各位周五安,又是新的周末即将来到;这样讲起来会不会显得周末更加值得期待?藏在编者按里弱弱地讲几句就退下,格外珍惜这时光;微笑。即将到来的不止周末,更是四月;因人而异,但回头看过去的十几年,较大的变故通常发生在四月,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时日充斥着不安与兴奋,如今这般,且行且欣赏。

今天继续为各位介绍新的合作作者,来自爱奇艺的高级交互设计师Hesivell,带来一篇Beforweb过去不曾有的内容形式 - 读书笔记 - 关于设计体系,并配有涂鸦笔记风格的手绘插图;强烈推荐。  - C7210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么,前几个月,Beforweb曾经推荐过一本书,SmashingMagazine 的 Design Systems。

我也是这本书的读者之一,此时此刻在BFW聊这本书,似乎非常应景。

这个体系像是渗透在产品中的一种语言,让产品人员、设计师、程序员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提升协作效率;又像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具,让整个团队进行自循环,尽量减少人工维护。

产品上线只是起点 »

春暖花开,生机盎然,“让成熟了的都快开放吧,这世界太快了”。本期不用躲在编者按里轻声言语;剪刀手。

不时了解到一些状况,感叹于年轻的朋友们在成长方面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易的是如今的行业成熟度及信息渠道的猛烈扩张让人不必担心无源可寻、无据可依;难的是发展过快、音源嘈杂的行业环境总会使人茫然无措或踏上歧途而不自知,亦或是在险阻中步步维艰。

话说回来,无论年轻老成,只要在前行,谁不是如此听着风在耳边呼啸着略过;日新月异中,经验并非准则。

“你所制定的目标是否真的源自内心当中的向往?或是仅仅出于内在的理性批判,而非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来自“Julie Zhuo谈如何长久保持动力”,时常回顾并共勉。

极简主义意味着全部吗? »

编者按:把自己藏在编者按里还挺有意思,像模像样的“编者”两个字。这里想发个捂脸笑哭的表情。是的既然写编者按了,则又是一篇来自合作作者的文章 - 不是转载或投稿,是“合作作者”。我就不多说了,把舞台交出 - 今天的译文来自SL,和之前一篇“模糊设计说”的作者Shuya一样是我在鹅厂时的前同事,很棒的交互设计师。  - C7210

首先,交代一些背景:

我正在读一本由Brian Christian和Tom Griffiths合著的书——《指导生活的算法》。书的内容旨在展示计算机算法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在决定租哪间公寓之前需要考虑多少备选项(顺便说一下,答案是你计划去实地参观的公寓总数的37%);或者如何快速配对混合在洗衣机里的袜子。

这是一本有趣的、信息量丰富且极具启发性的书,绝对值得一读,特别是从事产品设计、行为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或是任何类型设计的设计师们。

Pages